目前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均十分重視觀光產業的發展,然而地方觀光興起時,時常會跟著破壞了當地的生態,也帶來了生活文化及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在發展與破壞的競賽中,人類到目前為止,穩穩領先。但我們能繼續這樣下去嗎?
展望未來十年的經濟成長,人與自然的衝突,將日益嚴重。有人已提出質疑:我們真的需要經濟成長嗎?難道不能過簡單的生活?
懇求神保守,讓印度永遠不要以西方的方式工業化……
英國用掉地球一半的資源,才有今天的繁榮。
像印度這樣的國家,得幾個地球才夠?
半個世紀之前,印度聖哲甘地大哉問。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仍是永續發展爭論的核心。印度的眾多百姓,至今仍過著簡單的生活︰簡單,但悲慘,人民營養不良,渴求物質。貧窮,似乎相當容易永續。
如果甘地還在世的話,他或許會看著隔鄰的中國,這個曾經跟印度一樣貧窮的國家,在二十年的經濟成長後,已全然脫胎換骨。許多人已脫離貧窮,享受中產階級舒適的生活。甘地或許會將他的問題改為:要多少個地球,才能讓中國達到美國這樣奢華的富足?
台灣是個寶島,雖然土地狹小,卻擁有許多國外難得一見的美麗風景,因此觀光產業已逐漸成為台灣經濟發展裡重要的一環。然而隨著地方觀光產業的開發,越來越多遊客湧入觀光景點,為當地帶來了垃圾與髒亂,是台灣發展觀光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現代人們工作壓力日益沉重,許多人在工作之餘會尋求休閒娛樂以忘卻煩惱、放鬆心靈,便會走向戶外,走進山林,登山、健行,利用不同於城市的環境紓解壓力。
實施全民基本收入後,人人手上有了錢,台灣各地觀光景點,就會自動出現大量人潮,觀光產業減少惡性競爭,我們可以開始思考如何保護環境,不會因為拚經濟考量,企圖以觀光吸引人潮,被迫犧牲掉原本應該保護的天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