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想過:
- 為什麼我每天都這麼拼,每月的薪水僅能填飽肚子而已?
-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幾年內財富翻倍,而我只能當個月光族?
這不是因為你懶惰或不夠聰明,而是你正在用一條「錯誤的道路」努力。
那條道路,叫做 「慢車道」。
慢車道的核心,是用「時間」換錢。只要你的收入必須用「出賣勞力」來換,那你的財富上限,就寫死了。因為你一天只有 24 小時,再怎麼拼,也無法擠出第 25 小時。
在一個經濟實體中,你為這個世界創造了多大的價值,解決了多少人的問題,你就能獲得多少財富。
如果你的工作,只影響到你的雇主和幾個同事,你就只能拿到那個等級的薪水。你的收水平被困在一個小封閉系統中,無法突破規模,也無法升級。
市場價值才是關鍵,不是你有多努力
許多基層朋友都有這種經驗:
- 我以前一天跑兩份工,超過 12 小時,結果還是存不了錢。
- 年輕時很拼命,現在年紀大了,反而沒人要雇用。
這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努力不是關鍵,市場需求才是。
當你從事的工作被勞動市場視為「可取代的」、「勞力密集但無技術門檻的」,價格自然低廉。如果你一輩子只靠「時間」去賺錢,那你每天最多也只有 24 小時,你做越多,只是越快耗盡體力,卻無法讓收入翻倍。
財富的邏輯,其實非常公平
要麼想辦法服務足夠多的人;要麼想辦法為少數人提供足夠高的價值。
MJ DeMarco 在《快速致富:開拓一條致富快車道》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觀念:
打工的收入,是你用時間換來的;而財富,是用系統、價值與槓桿創造出來的。
打造財富的方法:財富 = 價值 × 影響力 × 規模 × 時間持續性
快車道的邏輯:規模 × 等級
但如果你能建立一套商業模式或價值系統,服務百萬人甚至千萬人,你的收入也會自然提升到那個量級。
規模化(Scale):用小價值,服務大量人。
什麼是規模化?就是你的產品、內容或服務單價不高,但夠多人買,這是「銷售數量」的策略。
像是做一個產品、模板、教學、頻道,讓一萬人買單、用戶持續回購。YouTuber、網店老闆、SaaS 開發者,就是這一型。你通過巨大的規模及渠道系統,觸及到海量的消費人口,實現財富爆炸式增長。
這類模式的重點是:
觸及面夠大、內容可複製、流程可標準化。而且,這還能「被動收入化」——只要你有穩定的流量入口,就能持續帶來財富。
等級化(Grade):用高價值,服務少數人。
什麼是等級化?就是「市場稀缺、價值密度高」的技能,你不用觸及很多人,只要你的價值密度夠高,就能讓每一筆交易都非常可觀,這是「單位利潤」的策略。
像是高端顧問、精品設計師、專業醫師、金牌教練,你只服務一個客戶,但你提供的價值等級極高,你同樣能賺取巨額的收益。你只要服務幾十個客戶,你就能成爲千萬富翁。
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
你能解決多難的問題,你越能解決別人無法解的問題,你的等級就越高,價格也就越高。
舉例來說:
- 規模化(Scale):
如果你賣便當一天最多賣 100 份,若設計一套加盟系統給 1000 家加盟店使用,你一天就能為上萬人創造價值。 - 等級化(Grade):
一個人開課,每堂收 499 元,只要 1000 人購買就是 50 萬。
如果你能把「規模化」和「等級化」結合起來,建立一個有商業價值的輸出系統,同時可以規模化傳遞,也能針對少數高端客戶升級服務。
選對車道,比加速更重要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創業,也不需要當 CEO。
從小規模開始:想辦法成為市場中的「高等級供應者」,你的收入才有高等級空間。市場不會因為你努力就給你錢,市場只會為「無可取代的價值」買單。
- 建立數位資產(部落格、自媒體、線上產品)
- 學會使用槓桿資源(讓工具、系統、內容自動為你產值)
你能不能翻身,不是看你能跑多快,而是看你有沒有走對的路。
努力沒有錯,但如果走錯了路,努力只會讓你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