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尚未出現工業化機械生產,甚至電腦化的農耕時代,基本上,每人每天都要用盡自己的體能,進行粗重的勞動工作,晚飯後,根本沒有任何剩餘體力和心情做其他事情。
但現代社會出現機械和科技後,現代人的生活比古代人輕省得多,很多先進國家和地區政府,甚至會為人民提供極豐厚的福利。基本上全家不工作,單靠政府的救濟金,都能夠過活,甚至可以有餘買手機及電腦上網。
你生活的這個時代,每天都在產生新的職業,同時一些傳統職業也在逐漸消失,每一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你在大學中學到的知識只佔其終生所學知識的10%左右,其餘的知識都是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做邊學的。
資訊時代,特定的知識通常僅僅只有幾年的有效壽命,即使是台大、清大畢業,幾年後也會面臨知識淘汰與更新的問題,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與常識。如果說,在不久前,你還有可能掌握你的領域中前人所積累的全部知識的話,那麼今後,你再也無法指望在20歲時能學到夠後半輩子用的知識。
現在念小學的兒童,長大後有 65% 的工作現在並不存在,而另外有 25% 的現有工作機會中,有一半會被自動化或者機器人所取代。
換句話說,未來最熱門的工作,現在都還 Google 不到!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小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

從遠古時代的狩獵,到農耕社會的春播秋收,再到工業時期的流水線生產,「工作」的概念一直被不斷重新定義。近十年,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技術爆炸正在重塑新一輪社會經濟格局。
20 世紀初時有 38% 的美國人在農場工作,隨後機械耕種提高了產量,同時減少了僱員人數。現在農場僱傭工人佔美國勞動力不足1%,但整體就業崗位已大幅增加。 21 世紀初,農場工作被電信、醫療、製造業、金融服務等新行業工作取代。
現在有些工作是一百年前的人無法想象的!
在19世紀獲得一小塊農地,就是起家的本錢;而21世紀,人們最指望得到的贈品,再也不是農地,而是免費的教育。因爲他們知道,掌握知識就是掌握了一把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需要高水平知識和能力的職業的數量越來越多,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隨之增長,而且專業不斷更新,這些進程將使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遠超過中等教育。
現今,網路可令人費盡一生,其實世上每個獨立範疇,如運動、娛樂、興趣、事業、學術,都豐富得足以讓人用一生投入、研究和參與。在娛樂方面,數之不盡的電影、電視劇和音樂,令人花盡一生也看不完、聽不完。在教育方面,無論是選擇哪個科目,同樣都是花盡一生都學之不盡。
終生學習的趨勢已不可逆轉,這種趨勢並不是將高等教育作爲教育程度的最後階段,而是讓所有人在一生的不同階段接受某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實行全民終身教育。
世界變化太快,與其擔憂未來機器人或其他科技取代人類工作,更該認清有些能力是無法被取代的,未來要發明新工作時,又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