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台灣每個人一個月可以拿到 15000 現金,這樣會有一個 Bug,你想看看,現金可以儲蓄,而你有工作收入,但你每個月都可以領領取 15000 現金,結果你只靠薪水維持生活,基本收入則放在銀行活存,不拿去市場消費。
如果設定一個機制,讓基本收入只能透過消費運作,不能像現金一樣可放在銀行儲蓄。假設每個月你領到的基本收入是點數,這個月沒用完,則無法遞延至下個月。
舉例來說:你的房租是 5000 元,你把 5000 點轉移給房東,房東可以跟政府兌換 5000 元現金,也就是在合法使用範圍內,政府幫你付房租給房東,在這合法使用範圍內,你無法把 15000 點拿去銀行儲蓄,買股票、買彩券。
基本收入 15000 點沒用完,不能遞延到下個月,換句話說,首富郭台銘把點數放著不用,一年後也無法累積 18 萬,只要點數沒有被用掉,政府就不需負擔這筆預算。
你只有將點數花出去,政府才需要負擔,因為收你點數的人,他可以跟政府兌換現金。假如一個上班族薪水是 25000 元現金,他可以用15000 點數負擔生活開銷,薪水可以另做規劃、儲蓄。
每個人只有 15000點,如果你當下想買的東西,超過 15000 元怎麼辦?點數可以轉讓給其他人,但不能兌換成現金,若家中有四個人口,這樣就有 60000 點,足以購買超過 15000 ~ 60000 元以下的商品,家人只需要將點數轉移給你即可。
基本收入不是給 15000 現金,而是無條件給所有人 15000 點,只有將 15000 點花出去、政府才需要負擔 15000元,你沒有用掉你的點數,國庫就省下 15000 現金。如果政府是給現金 15000 元,現金給出去就沒了,搞不好全國只有 800 萬人使用點數,或是1000萬人中每人花不超過 10000 點。
並不是每人15000點 = 政府支出 15000元,而是依照實際消費狀況負擔這筆預算,根據 2350 萬人每月實際用掉多少點數,去負擔這筆預算,每一筆點數都會附帶10% 增值稅,為下個月基本收入提供循環。
如果基本收入是發 15000 元現金,有些人並沒有把基本收入拿去市場消費,政府就白白損失 15000 元,永遠拿不回來。不管你這個月用掉多少點,就算只用 5000 點,10000 點沒用掉,也不能遞延到下個月,每個月都會重新補足回 15000點。
當政府決定永久發放全民基本收入,那筆預算是在國內市場循環消費,可以透過消費税、增值稅收回國庫,如果持續進行基本收入這樣的政策,將不斷地增進重分配接著再循環,錢再次回到基層和中產階級手中,並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
基本收入沒有增加貨幣供應,是對資本家、消費者課稅轉移來的,以現有社福預算加上增收 10% 增值稅來運作,保障國民的民生必要支出,透過每一次消費以 10% 增值稅回流政府國庫。
發放全民基本收入是依據國家的市場需求,不是依據國庫有多少錢,或國家有多少人口來計算。如果不懂基本收入的消費覆蓋率、乘數效應,就只能當個按計算機下結論的草包 XD
基本收入如何透過 Points 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