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則令人心酸的新聞:一位32歲的準碩班生,家境清寒,努力考上碩士班後,發現自己每週三需請假上課,於是向主管請示,但對方卻告知「如果要讀書你就辭職」,陷入了工作與學業的兩難之中。
這位準碩班生在同個職場工作了五年,職稱雖然是工讀生,工作量接近全職,每月工資僅兩萬台幣,在扣除勞健保、休假及房租等基本開支後,幾乎沒有餘裕存下任何緊急預備金。更糟的是,他上有父母需要扶養,下有剛國中畢業的弟弟準備唸高中,學費也需要他的支持。
在這樣的情況下,主管卻要求他必須在工作和學業中二選一,聲稱不能「腳踏兩條船」,要求他簽自願離職書,並將他強制退出工作的群組,這種職場霸凌讓他焦慮到難以承受,導致身心受創,最終無法承受壓力選擇結束生命。
這背後反映出的是,部分雇主為了節省成本,故意模糊正式員工與工讀生的界線,剝削弱勢群體。這些雇主利用工讀生的經濟困境,提供低薪但要求高強度的工作,這樣的剝削行為對個人的成長與生活造成極大的傷害。當被迫在學業和工作之間做出選擇時,這位準碩班生的困境不言而喻。
在現實社會中,工作與生存緊密掛鉤,收入成為穩定生活的基礎。這種「生存焦慮」迫使許多人即使在極度不公的環境中,也只能咬牙忍耐,因為一旦失去收入來源,生活的基本需求、家庭責任和生計都會受到嚴重威脅。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為什麼準碩班生無法在學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
理想狀況下,這位準碩班生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學業,而工作只是為了維持生計或累積社會經驗。放棄學業意味著他失去了未來更好的發展機會,而失去工作則立即帶來經濟壓力,使他無法維持生計,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的生活早已處於經濟崩潰的邊緣,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無論他選擇放棄哪一方,都是一場無法承受的重擊。
如果社會中實施了無條件基本收入 (UBI),這位準碩班生的處境會不會有所改變呢?
UBI 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讓每個人無論背景或經濟狀況,都能定期獲得一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收入,無需附加任何條件。如果這位準碩班生有了 UBI 的支持,他的基本生活需求將得到保障,不再需要依賴低薪工讀來支付學費及生活費。
1. 減少生存焦慮:
即使因學業無法全職工作,UBI 也能確保他的基本生活無虞,減少因失去工資而產生的焦慮。
2. 專注學業發展:
有了穩定的基本收入,他能將更多時間與精力投入學業,提升專業技能,未來找到更高薪、更穩定的工作。
3. 平衡家庭責任:
UBI 可以減輕他在支撐家庭方面的財務壓力,讓他不再必須在工作和學業間做出痛苦的選擇,因為他父母和弟弟也有這筆收入,也能從 UBI 制度中受益。
UBI 不僅可以改善個人生活品質,還能在某種程度上抵抗職場霸凌。因為有了基本收入的保障,職場中的弱勢員工不再完全依賴工作來滿足生存需求,這使他們在面對不合理的工作環境時,有更多選擇和自由去抵抗不公。UBI 的設計初衷就是為每個人提供穩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無需依賴工作收入來維持生計。在這樣的制度下,職場霸凌的受害者將不再完全依賴工作來滿足基本生存需求。
UBI 在抵抗職場霸凌中的潛在作用:
1. 降低經濟壓力
當職場中發生霸凌時,受害者不僅面臨心理壓力,還可能因收入中斷、失業而生活陷入困境。當人們有了 UBI 的保障,即使因為職場霸凌而選擇離職,他們依然有基本收入來維持生活,減少對工作的完全依賴。這可以讓他們更有勇氣說「不」,不必為了生計忍受長期的職場霸凌。
2 增強談判籌碼
有了 UBI,勞動者在面對不合理職場對待時,擁有更強的談判能力。他們可以選擇暫時脫離有害的工作環境,或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而不必因為失去收入而感到焦慮。
雖然無條件基本收入 (UBI) 的實施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但這種制度設計可以給予像這位準碩班生一樣處境艱難的人們一個穩定的基礎保障,讓他們有機會實現個人夢想,並兼顧家庭責任。這不僅能改善個人生活,還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社會。
在面對這些社會結構性問題時,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懷與政策支持,讓每一個人都不必在生存壓力下做出極端的選擇,能夠擁有更有尊嚴和希望的生活。
★《我是基層人》關心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勇敢求救並非弱者。
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
- 生命線 請撥 1995
- 衛福部諮詢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 張老師專線:1980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